主演:Yelena,Tsyplakova,伊戈爾·斯克利亞爾,Aleksandr,Pankratov-Chyornyy,Nikolai,Averyushkin,Pyotr,Shcherbakov,Evgeniy,Evstigneev
導演:Karen,Shakhnazarov
更新:2024-11-17 00:35:00
有人戲稱這部電影是“四個男人的一臺戲”。 影片中基本沒有特別引人的情節,沒有激烈的動作打鬥場面,甚至沒有撩人心絃的愛情故事,然而繞有趣味的是,影片除卻贏得了1700萬觀衆,還被當時權威電影雜誌《蘇聯銀幕》評爲1983年最佳影片。 這樣一部既叫座又叫好的影片講述了前蘇聯20年代四個青年音樂家組辦爵士樂隊的故事。在那樣一箇“火紅的年代”,屬於“資本主義意識形態”的爵士樂很難被蘇聯官方接受。出現在影片中幾乎所有文化場合的標語“藝術要爲勞動人民服務!”是那個時代的典型象徵。四個熱愛爵士樂的青年就這樣不合時宜、一波三折地進行着他們“不可能完成的任務”。 影片拍攝完成的80年代,蘇聯人已經開始通過一些“非法渠道”接觸西方文化,當時,《巴黎最後的探戈》錄像帶開始半地下流行,持不同政見歌手的音樂會也幾乎場場爆滿。因此,在這樣一種社會背景下影片中發生的故事立刻能得到觀衆的認同,主人公們對理想的執着、對自我價值的肯定、對友誼的堅持也讓人感覺親近和鼓舞。 影片運用幽默詼諧的手法對時代進行嘲諷,用優美的音樂旋律和舞蹈動作打動觀衆,一箇本應沉重的題材得以讓人輕鬆地內省。 導演卡·沙赫納扎羅夫、編劇亞·巴拉基楊斯基、攝影弗·舍弗茲伊克構成了一箇強力組合, 劇本經過10次修改,人物性格設計上的差異賦予了演員極大的發揮空間。透視片中時代裏的個體、音樂裏的個性,我們看到一種俄羅斯哲學的智慧。或許有一天,你已經忘記了影片故事的情節,但是某些摻雜着辛酸與甜蜜、沮喪與欣喜的電影畫面會在腦海中悄然浮現。 影片獲1984年法國格勒諾布爾國際音樂片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,波蘭羅茲國際電影節銀獎,並參展1984年倫敦、芝加哥、貝爾格萊德等電影節。